鄉村振興戰略的落腳點在村級。鄉村振興之路該如何走,作為村級事業的領頭雁、群眾的帶路人——村兩委負責人應該最有切身感受。同時,村兩委負責人的基本素質和工作思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組織落實也非常關鍵。基于以上兩方面的原因,近期,我們組織人員在全市6個縣(市)抽取了54個行政村的82名村兩委主要負責人(村支書、村委主任,其中有25個村為書記、主任“一肩挑”)開展了問卷調查。為保證調查結果的客觀性和代表性,選取的調查村在經濟發展水平上處于好、中、差層次的各占三分之一。調查結果顯示:九成以上被調查者對近年來鄉村發展所取得的成效感到滿意,八成以上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信心足、干勁大,超半數認為發展集體經濟、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是加快鄉村振興步伐的重要選擇。
一、被調查村兩委負責人群體呈現年富力強、素質較高的特點
(一)男性村兩委負責人占絕大部分。
(二)中年兩委負責人占比大。
(三)任職十年以上的占三分之一有余。
(四)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近八成。
(五)上屆村干部占比較高。
二、被調查對象對近年來鄉村發展的評價較高
(一)超九成對近年來鄉村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滿意。
(二)村級事務中村民配合度較高。
(三)外出考察學習機會較多。
(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良好。
(五)農村快遞物流發展迅速。
三、對鄉村振興主要制約因素的排序和看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各項建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有了可喜起步,但是距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還任重道遠。對于制約鄉村振興的主要因素,被調查者的看法歸納起來主有要以下五點:
(一)集體經濟薄弱,鄉村振興基礎差。
(二)農村產業結構單一,農民增收難。
(三)沒有集體用地,引進項目難。
(四)缺乏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五)基礎設施較差,環境治理難見長效。
點評:這五個方面的制約因素和問題,基本反映了切中了當下農村的現實。鄉村振興一靠集體支撐、二靠產業支撐成為高度共識。農村基礎設施特別是環境設施落后,深度治理難度大,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作為重點來推進解決。至于沒有集體用地,引進項目難,涉及農村土地政策,這個問題完全可以在土地政策紅線內,通過制度創新來加以調整解決。而缺乏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實際反映的不僅是發展現代農業,而且反映的是建設現代農村亟需的人力資本問題,也就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依靠問題。這個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它不是孤立的現象和影響,需要納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城鄉關系統籌和區域發展大框架來認識處理和解決。
四、對未來鄉村發展的思路與想法
鄉村干部處在鄉村振興的第一線,是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的貫徹者和實施者,擔負著組織和領導農民群眾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面對農村發展中的諸多制約因素和鄉村振興戰略中所描繪的美好藍圖,我市廣大農村干部對未來的發展是如何想、又是如何做呢?
(一)村兩委信心足干勁大。
(二)努力發展集體經濟。
(三)積極調整農村產業結構。
(四)引進優秀人才充實干部隊伍。
(五)強化引導提升村民素質。